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在建党百年中探访乡村变迁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邹平市进行乡村调研

发布日期:2021-04-12

邹平市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早在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先生曾在邹平开展过“乡村建设”。1987年起,美国学者陆续来到邹平进行乡村调研。今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情况和邹平近百年来的乡村建设变迁,以实践丰富理论。4月10-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大光带领学院研一、研二全体研究生及部分老师赴邹平市临池镇古城村、西黄村、兴安村和红庙村进行走访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为主要方向,以“百年来乡村变迁研究”为主题展开。

1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调研团队分别抵达山东省邹平市临池镇古城村、西黄村、兴安村和红庙村。下车后调研队员被整洁的村容、美化的村貌吸引:房前屋后都有绿化,墙上标语整齐规范,乡村道路硬化平坦,村民住宅错落有致,村内基础设施完整,没有乱堆乱放杂物和垃圾的现象,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

调研团队积极配合当地的疫情防控要求,在做好了疫情防控措施并与当地村委会协调一致后展开实践调研。

(调研团队在西黄村村委)

(调研团队参观古城村展览馆)

走进农户,了解现状

为了更加深层了解乡村建设变迁的状况,实践队员分成两个小组在四个村分别走进农户,通过聊家常的形式了解当地村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村民眼里家乡近几年来的变化。

(调研队员在兴安村走访农户)

在调研队员们的走访中发现,村民家中干净敞亮,喜欢种植花草。对于近几年的乡村变化,村民们感受颇多,对现在的生活表示比较满意,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对国家和政府对农村发展的关心表示感谢。在“水、电、路”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表示在很多年前就有很大的发展。村民对垃圾的集中处理、改厕、改厨、建立健身场所等措施深入人心。兴黄村的房阿姨提到:“村里建立的健身场所和乡村大舞台给表演才艺、晚饭后跳广场舞等提供了场地,丰富了日常的闲暇生活,提高了幸福感。”关于移风易俗的话题,兴安村的高大爷表示,目前村里已经建成了“公益性公墓”,节约了土地,村民对此很支持。古城村的村民对村里免费提供饮用净化水、路灯照明等措施感到满意,给生活提供了便利。红庙村的老人对本村免费买意外保险的政策很满意,给养老问题多了一份保障。

(兴黄村村民与调研学生亲切交流)

在交谈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村民认为在“子女教育”上投资较大,导致绝大部分家庭不敢生二胎;大部分村民把外出打工当作主业,农业成为了副业等。

(村民在家种植的花草和晾晒的农作物)

(调研队员在古城村与村民合影)

总体而言,村民们表示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和工作压力有所减少,村民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足以反映出从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越来越好,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

开展座谈,深入了解

1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团队在宾馆召开集体座谈会,邀请四个村的村民代表参加,进行深入的了解交流。本次座谈会由院长沈大光主持。

会议伊始,沈大光院长提到,邹平是中国乡村建设的缩影,邹平近几年的变化足以反映中国乡村建设变迁的现实。为了更深入了解本村的发展现状,特地召开了此次座谈会。

在会中,同学们针对自己调研方向中有疑惑的方面踊跃提问,各个村的村民代表积极回答。通过此次交流使调研队员对乡村振兴战略和近几年的乡村建设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实践团队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收获。交流最后,村民代表对学生们知学好学的态度表示赞赏,并欢迎山财大学子再次来本村调研。

会议最后,沈大光院长鼓励大家以三阶段视角比较邹平近百年的乡村发展变迁状况,对此次调研走访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探讨和研究,并形成相关报告,为乡村振兴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优良策略。

此次乡村实地调研活动让实践队成员对乡村的现状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充分地感受到近几年农村社会现状的变化。我们相信,在国家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撰稿人:李 晶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当前在线人数: 0
累计访问量:
版权所有: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 电话:0531-88525233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