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推出“思政课教师这样说”系列组稿(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思政课建设,实现思政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思政课教师躬耕三尺讲台,书写精彩华章。值此“3·18”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特推出“思政课教师这样说”系列组稿四篇。
做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
葛 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对思政课提出了殷切期待,即“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坚定做一名新时代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
一是要信仰与修行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我们思政课教师来说,我们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应成为什么样的人。信仰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信仰者前行的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应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理性认同上。“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让有坚定政治信仰的思政课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讲信仰培养更多的信仰者,这既是党和国家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对于讲信仰的人来说,要让内心的信仰更坚定,就是要不断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追寻心中至高的信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我们思政课教师所修的德是国家和民族的大德,所立的人是大写的“人”,责任和使命就是能够更好地引领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必须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自觉,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提升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尚的人格”影响和带动学生,做一名有情怀的好老师。
二要经师与人师合一
《周书·卢诞传》中有句名言:“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意思是找一个传授经学知识的老师容易,找一个教你怎么做人且以自己的行为加以示范的老师却很难。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讲话中借这句话对我们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我们思政课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一方面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内在统一。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我们既需要给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又需要把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价值内涵讲透彻、讲明白,“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职业与事业的内在统一。我们思政课教师要敬畏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履行这一职业使命,努力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把这一职业使命作为我们事业追求,“要有传道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我们应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三要仁爱与严教相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思政课教师“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信仰追求和价值导引的心灵教育,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开启智慧之门、走进学生心灵。我们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用信任关注学生,用宽容鼓励学生,拉近师生距离,滋润学生心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亲其师”、“信其道”、“养其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爱是阳光和雨露,而严是风雨与寒霜,两者都不可少。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把握方向的教育,这决定了思政课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课。在面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思想困惑、思想偏差甚至思想错误倾向时,思政课教师必须在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上态度鲜明,要求严格,“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明确红线、划定底线,绝不含糊。只有从严要求,学生才会知道哪些可为哪些是不可为,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发展和道德养成在正确轨道上前行。爱以严为约束,严以爱为归宿,仁爱与严教相济。如果说思政课是一门有温度的课,那么思政课教师一定是有情怀的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