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推出“思政课教师这样说”系列组稿(2)
逐光而行: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感悟
李菲菲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青年教师投身思政教育事业注入精神动力。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我深感思政课教师责任之重。为了落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需要朝着“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要求去努力。
第一,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做好学生坚定信仰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对思想政治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有可能筑牢学生之信仰。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正确的政治头脑,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到课堂内外。同时,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是单向完成授课任务,还要主动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真正具有家国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以真挚情感温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它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直击学生信仰、价值观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学会“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是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视为一份工作,还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怀、强烈的家国情怀、自觉的传道情怀。要真正做到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把对国家、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第三,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创新思维,努力贴近学生新需求。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为思政课教学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在这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教师和学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敏锐地紧跟时代趋势,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新事物、新思想,将前沿问题、最新的时代元素融入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勇于自我突破、敢于打破教学常规、增强教学活力,以创新性教学更好契合学生的新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受益的课程。
第四,思政课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拓宽课堂深度、高度与效度。从教学对象看,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授课群众是“00后”乃至未来更年轻的、视野上广泛狩猎的学生群体。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广泛涉猎各类学科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疑惑、社会关切,才能以更加严谨、理性的态度,全面准确的为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从教学内容看,思政课教学内容广泛,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更为宏观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和视野,不能照本宣科。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努力成为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具备宽广实践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第五,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为学生树立良好行为标杆。在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思政课教师严以律己的重要性。教师言行具有潜移默化示范作用。因而,思政课教师要在个人道德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严格自律。思政课教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学严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自觉践行“慎独”精神,抵制拜金享乐、迟到早退、敷衍备课、学术不端等行为。只有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自我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课堂上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表率。
第六,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是学生道德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思政课教师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力量根基,时刻注重自身人格素养提升,以阳光、正直、磊落的品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最后,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我深知肩上担负的重要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始终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做到常学常新、久久为功,努力成为一名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