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教学改革逐浪前行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五年建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改革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铸魂育人的坚强阵地,特推出“思政课建设五年新发展”系列专题。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就涉及到如何讲好思政课的问题,如何把“有意义”的课程同时讲得“有意思”。对此,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给出了“八个相统一”的策略。这“八个相统一”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遵循。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认真学习并落实“3.18”重要讲话精神,固基础、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各项教学改革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各类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一、强信心,树信仰,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将集中学习和外出交流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扎实、信仰坚定、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定期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学团队教师对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思维新、人格正、自律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担负起做好新时代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溯历史,思现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课工作,实现课程教学资源融通扩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深厚根源。苏武牧羊、闻鸡起舞、岳母刺字等中华传统故事,展示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美好品德,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宝贵素材。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抬头率和点头率不高等难点堵点,我们按照“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依靠主讲、超越主讲”的总体思路,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课程设置讲好爱国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当教学素材“有温度”“有厚度”“有广度”时,课程自然就“接地气”,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得到有效提升,课堂上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就会高起来。
三、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方法,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
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高度普及的“微时代”,微视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手段。据此,教学团队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技术培训,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团队每学期要求学生用抖音、秒拍、美拍等短视频拍摄软件创作“三分钟正能量”微视频。通过制作这类微视频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是思政课教学“入脑”“入心”、实现与学生同频共振的有效尝试。同时,课程团队精心建设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课程,开始全面落实混合式教学改革。2020年10月,线上课程在学银在线成功上线,免费对全国师生开放。自课程上线以来,先后有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学生选修了该线上课程。截止目前,《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课程浏览量达三千六百多万,选课人数达两万九千多人,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
四、挖掘红色资源,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团队结合思政课堂知识点,组织教师赴聊城孔繁森纪念馆、乳山胶东育儿所、淄博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教学实践,深入挖掘“一线课堂”教学资源。团队教师亲赴乳山胶东育儿所录制的《红色烈焰中的乳娘情》获得山东省思政视频大赛一等奖。同时,教学团队积极开展“讲好红色故事”的实践教学活动,每学期征集学生制作的“我家乡的红色文化”“我讲红色故事”等PPT和短视频,目前征集数量已达上千件。学生在讲述红色故事中,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红色精神。
课程团队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广大青年学子初入高校的“拔节孕穗期”,加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用更科学的“配方”、更精湛的“工艺”、更时尚的“包装”,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着力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责任认同和行为认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供稿人:闫杰 审核人:王敏)